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京视频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并发表主旨演讲。习主席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提出了什么样的“中国计划”?看梳理。
特殊历史时期
人类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恃强凌弱正在抬头。
独特的选择
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合作应对挑战是国际社会的唯一选择;
这场疫情再次表明,人类的命运是共同的,各国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提出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
扩大内需
继续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加大扩大内需力度,使生产、流通、流通和消费更加依赖国内市场,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应性,形成需求驱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
技术革新
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支撑发展的必要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权力变革,加强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体系,让各种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流动。
扩大开放
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从各国进口优质产品和服务;
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
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给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推进“一带一路”优质共建,推进与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计划的对接,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合作、健康、复苏、增长的道路。